家长 “真的很感谢桃源县人民医院儿科医护团队,现在俺家孩子复查的各项指标都正常了,多亏了你们医术高明,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近日,桃源县人民医院儿科上演了这样温情的一幕。
原来,一周岁的患儿心心(化名)因反复持续发热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儿科医疗团队快速确诊,精准找到了治疗突破口,经过了9天的救治,患儿病情好转,久违的天真笑容又重现在宝贝的脸上。
病例介绍
9月1日,年仅一周岁的患儿心心,反复持续发热伴流涕5天,最高体温达39℃,家中自行服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缓解。情急之下父母带着孩子来到我院儿一科寻求进一步诊治。
管床医生罗淑平接诊患儿,发现年仅1周岁的小心心精神极差,高热面容,口唇干红,双侧球结膜充血,浑身遍布红色皮疹。罗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结合典型草莓舌等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根据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很快判断心心所患为临床罕见的“川崎病”。
面对患儿病情,儿一科团队高度重视,立即汇报科主任陈刚副主任医师,组织病例讨论,迅速制定治疗计划,并第一时间内为心心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阿司匹林抗炎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同时进行干扰素雾化抗病毒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进展。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于诊断明确、治疗得当,心心的川崎病症状迅速减退消失,精神好转,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9天后,心心康复出院。出院前,心心父母真诚感谢在住院期间医生精湛医术和护士们精心照顾和关怀。
此次成功救治川崎病患儿,不仅是我院儿科医疗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体现,更是对“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践行。未来,我院儿科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广大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家长关注儿童健康,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知识链接:川崎病相关知识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日本医生川崎富作发现提出的,多发于婴幼儿,80%在5岁以下。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全身中小血管炎症综合征。近年来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果发现的早,大多数孩子可以治愈。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能给患儿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即使孩子当下恢复,以后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脏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生命。
一、川崎病的病因目前,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推测可能与免疫介导的感染与自身遗传易感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和后期随访是避免冠脉血管病变、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在治疗方面,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联合使用是标准方案,同时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二、川崎病的典型症状1.发热:最多见,最早出现,最高热度在39℃以上,热型不定,持续1~2周,且抗生素治疗无效;
2.皮疹: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皮疹,皮肤红疹或红斑。主要分布在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皮疹在躯干部位多、四肢部位少;
3.球结膜充血:双眼球结膜充血,看起来是“红眼睛”,口腔粘膜充血,口唇发红、皲裂,舌头上布满红色小点点,长得像杨梅,叫做杨梅舌(或草莓舌);
4.淋巴结肿大:70%~75%的患儿可见非化脓-过性颈部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为主,单侧发生,多在发热3天内出现,可自愈。精神情绪反应:患儿烦躁易怒、不易安抚。
三、如何预防川崎病?本病病因不明确,无有效预防方法。以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患病概率:1.预防交叉感染: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感染高发季节应戴口罩。2.增强体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如跑步、游泳等)。3.注意家族遗传: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这个病,那应该格外注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空间,如商场、超市。4.每年常规体检。